第35章 石墨矿

 再造汉明
    第35章 石墨矿(1/2)

    三天后船到了镇江。

    现在是丰水季节,在运河与长江的交界处,长江涨潮时,运河水位低于长江水位,但长江退潮时,运河水位就比长江水位高一点。如在冬季的枯水期,长江退潮后,运河水位比长江水位高0.5米—1米。闸口两岸用石块砌成,中间修筑有水闸,两岸装有绞盘机。

    刘云龙他们是从运河进入长江比较容易,直接从闸口顺水而下就可。

    重载船如漕运船、其它货船从长江进入运河,当长江潮水位涨到与运河水位平或超过运河水位时,船能顺势进入运河内;当长江水位低于运河水位时,须100多个壮丁同时绞动绞盘机,将船升起来后,才能把船拉入运河内。那时,无论是漕运船还是其它货船,船主都得给管河闸的官员打点一些好处,否则你就在后面慢慢地排队吧,说不定排上3天队,你的船还没有进闸。因此,运河上管钞关、闸关的官员,都是肥差,一年下来他们的外快远超过他们的俸禄。

    陶红和刘云龙互道再见后,在镇江上岸,找渡江的船去了。

    刘云龙他们溯长江而上,到了池州上岸。

    到了池州府,刘云龙手持黄希宪的信件找到了知府潘汝嘉。

    潘汝嘉早收到了黄希宪的信件,只是不知道要来池州找矿的是什么人?他心中认为这个来找矿的肯定是抚台大人的亲戚。他见刘云龙找上门后,马上客气地接待了刘云龙。

    刘云龙给潘大人送上丝绸、肥皂、润肤膏等礼物后,对潘大人说要去贵池、铜陵采矿。

    潘汝嘉就分别给贵池县知县田瑞、铜陵县知县胡鲲化各写了一封信,让刘云龙去贵池县、铜陵县。

    刘云龙拜访了贵池知县田瑞后,说明了来意,要在馒头山开矿。

    田知县听说是要在馒头山开矿后,面有难色。

    刘云龙忙问有啥困难?

    田瑞告诉刘云龙,馒头山确实有矿,而且是煤矿,官府曾在馒头山设有官窑。崇祯十二年贵池大旱,粮食减产,饥民都跑到馒头山的官窑去找烧制瓷器的白土来吃,谁知吃了那种泥土后,都染病死了(吃了白土后,实际是胀死的),所以当年经史可法史大人同意后,他在馒头山立了碑,禁止任何人在馒头山开矿。

    刘云龙一听,要是强硬去馒头山开采煤炭的话,肯定会让知县大人为难,甚至会得罪凤阳巡抚史可法大人。想着今后要在抛刀岭开采金矿,于是试探道,那在其它地方找矿呢?

    田知县说道,本县境内只要不是馒头山,其它地方你们找到矿的话,本府定准你开采。

    刘云龙心想,馒头山的煤矿、锰矿暂时不能开采的话,还有铜陵呢,于是他对田知县说道,那以后我再来叨扰你吧。

    刘云龙一行离开贵池,就来到铜陵县。

    胡鲲化接到信后,一看是抚台大人的亲戚要来铜陵开矿,忙让县丞贾文郁领着刘云龙去了天门镇杨桃山。天门镇位于铜陵县城东南20里处,路过铜官山时,贾文郁介绍道,这座山早前曾有人炼铜,现在都闭矿了。到了天门镇再往东南4里,就是杨桃山。

    杨桃山高度约200米,山上树不多,好多地方都裸露着,呈丹霞地貌,长度望不到边,一直向东边的磨山延伸。

    刘云龙让工人们下钻后,岩样呈灰黑色,划痕呈蓝黑色,断口呈金属光泽,应该是软锰矿。岩层钻过1米后,岩样呈淡淡的紫红色,应该是菱锰矿,也即碳酸锰矿。

    刘云龙估计着,这处软锰矿即使按长度8里、宽度100米,厚度1米,软锰矿石就有190万吨,即使按25%的品位,锰的储量近50万吨。要是算上软锰矿层下面的碳酸锰矿层,锰的储量至少100万吨。

    在后世,中国规定锰矿的标准品位为17%,一般达到10%就具有开采价值了。1959年地质勘探部门对杨桃山锰矿进行了勘探,测定该锰矿的品位为24.44%-36.97%。

    贾文郁问刘云龙,你们采了这些石头干嘛用?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