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东家的房子

 再造汉明
    第2章 东家的房子(1/2)

    卯时刚到,李舟洋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,对他们喊道:“天亮啦,快起床了。”说着,把边上的刘云龙推醒:“师兄,你今天怎么啦,怎么没把我们喊醒。”按规矩,应该是大师兄负责把师弟们喊醒,可能昨晚他落水了,也可能是太累了,所以今早反而是李舟洋第一个醒来。

    王海清也被叫醒了,他穿好衣服跑到后门去了。

    四弟睁开惺忪松的眼睛,伸了个懒腰,说道:“好想再睡一会儿呀”,边说边起床穿衣。穿好衣服后也跑后院去了。

    刘云龙起床后,一看窗外,天已蒙蒙亮。他穿裤子时,觉得裤腰实在太大了,只得把裤腰的布两边一折,紧了紧,然后缚上布带,打了个结,算穿好裤子了。穿衣时,很不习惯布扣,他费力地把一个个布扣扣进了衣扣的布环,终于把衣服也穿好了。他听见后门传来一阵嘘嘘声,也走向后门。后门有一个粪桶,是东家给他们准备的。他习惯性地去找裤子的拉链,才想起这条裤子没留前孔,更没拉链,他不得不松开裤带,掏出那玩意儿,对准粪桶,把憋了一晚上的肥水撒了出来。尿完后,他又习惯性地去找牙刷牙膏,才想起,他现在是在明代,没有牙刷,没有牙膏。只得拿了个大碗,舀点水,用水刷口。刷好口后拿起布巾擦了把脸,明代还没有毛巾,这个布巾是用2层方块布缝起来的,擦起脸来一点都不舒服。

    看来以后不得不习惯这个没电灯、没电视、没手机、没汽车的时代了。

    几个人洗刷好后,四弟跑到东家客厅去看看了,很快就回来,对大家说道:“师傅们都在吃早饭了,我们可以去了。”

    以前,师傅不动筷吃饭,徒弟是不能动筷的。于是四个人走出房门,去东家的客厅。客厅里,几个大师傅们早已在吃早饭,东家给匠人师傅们准备的是粥、白馒头(苏州人称没有菜馅的馒头为白馒头),吃粥菜是酱黄瓜、萝卜。

    吃好早饭后,匠人们稍微休息了一下。休息期间,几个作头开始给匠人们安排今天要做的事。

    钱师傅先安排几个木匠师傅和他的徒弟今天要干的活,然后问了一下刘云龙有关“抛梁”的准备工作及要说的吉利话。

    刘云龙将准备情况一一告诉了师傅,钱师傅听后,连连点头。

    刘云龙见师傅没再交待什么,知道准备的“抛梁”顺序和准备的吉利话基本符合习俗。

    休息了十几分钟,匠人们各自拿着工具箱来到隔壁的工地。

    这个新建的房子就在黄东家老房子的隔壁。新房子与老房子一样,都是三开间,每开间尺寸为12.5尺;进深有8架,前后各4架,深度为2.81丈;檐梁高度8.75尺,主梁高度15尺,屋面坡度比为0.44。

    古时候的木匠离不开“鲁班尺”,是由古代的木匠鲁班创制的。

    一开始“鲁班尺”为直尺,后与曲尺结合后,成了1把既可测长度(宽度、厚度),又可测方正度的尺子。

    每把鲁班尺分为8等分,每个等分的长度称为“鲁班寸”。每个等分对应有8个大字,分别是:“财”、“病”、“离”、“义”、“官”、“劫”、“害”、“吉”。

    把鲁班尺分为8等分源于《周易》的八卦。

    每个大字又分为4等分,也对应有4个小字,如“财”字代表着财富和才能,“财”字的下面还有“财德”、“宝库”、“六合”、“迎福”4个小字。“财德”是指在财产、德善、功德方面的表现;“宝库”是指可得或储藏的珍贵物品;“六合”是指合和美满、天地四方;“迎福”是指迎接幸福或有利可图。

    明代的营造尺1尺等于后世的32厘米(比后世的1市尺少1.33厘米),1寸等于3.2厘米,1分等于0.32厘米。

    明朝《鲁班经》规定,1“鲁班尺”等于1尺4寸4分,1“鲁班寸”等于1寸8分,即1“鲁班尺”等于46.08厘米,1“鲁班寸”等于5.76厘米。

    后世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把鲁班尺,其长度为46厘米,或许是因为时间久了后,磨损了0.8厘米。

    古代木工在营造时,必须要把尺寸换算到“鲁班尺”来判别凶吉。

    给官员家造房子时要尽量对应“财”、“官”、“吉”字。

    给医家、武林人士造房子时要尽量对应“义”、“吉”字。

    给普通人家造房子时要尽量对应“财”、“吉”字,避开“官”字。当然这户人家以后有人做官了,翻造房子时就没有这个限制了。即使不翻造房子,可以通过改造门窗来对应“官”字。

    除了做棺材、造坟墓外,造房子、造船、做家具必须要规避“离”、“害”、“戒”字。

    比如黄掌柜家的房子开间尺寸为12.5尺,折合成鲁班尺就等于69.44“鲁班寸”。69.44除以8等于8.68,这个商8.68称为“余尾数”,因“8.68”大于8,需再除以约8,等于1.08,约等于1,对应的就是“财”字。

    明初朱元璋限定除了官员外,普通人家的房屋只能三开间,进深五架,檐口高度不得大于2.5米,因此后世很多古镇中的明代建筑大多是三开间、五架,在进深方向不对称,檐口较矮。到了明末普通人家已允许造五架以上的房子,檐口高度也可大于2.5米,但开间仍没有松动,只允许三开间。

    黄东家新屋的檐梁高度为8.75尺,相当于2.8米,已算蛮高的,普通人家的檐高一般在2.5米,有些穷人家的房屋檐高只有2.2米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