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、泽拉夫尚河地区的矿产
再造汉明
曲石
南天山的余脉阿赖山脉因有点呈西南—东北走向,故也称“西天山”,是阿姆河与锡尔河的分水岭。阿赖山脉又分阿赖山脉、外阿赖山脉。阿赖山脉与外阿赖山脉以两河之间的克孜勒苏河(Kyzyl Suu)为界,阿赖山脉以北就是费尔干纳盆地,外阿赖山脉以南便是帕米尔高原。阿赖山脉在向西延伸时,又分出了北、中、南三支:北支突厥斯坦(Turkistan)山脉(也称图尔克斯坦山脉),中支泽拉夫尚(Zeravshan)山脉,南支吉萨尔(Gissar)山脉。吉萨尔山脉在向西延伸约300多公里后,折向西南延伸至阿姆河北岸,长约250公里,这段吉萨尔山脉的余脉被称为拜孙(Boysun)套上(也称柏伊森套山)。
图尔克斯坦山、泽拉夫尚山、吉萨尔山包裹出了两个向西开口的V字形山谷,分别为泽拉夫尚河谷、卡什卡达里亚(Kashikadarya)河谷,整体像金鱼尾巴。山谷迎风面收集的降水汇集成两条河里:图尔克斯坦山和泽拉夫尚山包夹的河流称为泽拉夫尚河,泽拉夫尚山和吉萨尔山包夹的河流称为卡什卡达里亚河。
泽拉夫尚河自彭吉肯特(Panjakent)流出山谷后,一直向西流,经撒马尔罕(Samarkand)、卡塔库尔干(Kattakurgan)、纳沃伊(Navoiy)后,折向西南流,在布哈拉附近分散为若干支流,尾闾消失在卡拉库尔(Karakul)附近的沙漠中,距阿姆河干流约30公里。
卡什卡达里亚河自顿基什拉克(Dungkishlak)流出山谷后,一直向西南流,经努什肯特(Nushkent)、奇姆(Chim),流到卡尔希(Qarshi)后也分成了若干条支流,尾闾也消失在卡尔希周边的沙漠中。因卡什卡达里亚河流经卡尔希,因此该河也称卡尔希河。
古代丝绸之路出了费尔干纳盆地后,商人如要去往波斯高原(今称伊朗高原),就会沿着泽拉夫尚河谷,到达阿姆河北岸,渡过阿姆河后,再经查尔朱(今称土库曼纳巴德)、梅尔夫(Merw)就能到达波斯高原了。这条通道称为泽拉夫尚—卡拉库姆走廊。走廊自费尔干纳盆地以西,至阿姆河北岸,长达约700公里。商人进入了泽拉夫尚河谷后,如要去卡尔希河谷,可以翻越泽拉夫尚山,边可以到达沙赫里萨布兹、卡尔希了,因此泽拉夫尚地区涵盖着西天山以南、阿姆河以北、拜孙套山以西、泽拉夫尚河以东的广大区域。
泽拉夫尚地区有丰富的金属、非金属、能源矿产,这些矿产大部分属于塔吉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,少量属于土库曼斯坦。
一、塔吉克斯坦在该地区的矿产
泽拉夫尚河在泽拉夫尚山有很多支流,几乎每条支流都有砂金矿,古人很早之前就在这些山谷中淘金。在波斯语中,“泽拉夫尚”是“含金的”、“金色的”意思。后人根据这些砂金矿,在泽拉夫尚山追踪到了很多岩金矿。如在彭吉肯特东南19公里找到了吉劳(Jilau)金矿,黄金储量105.2吨,黄金品位1.06克/吨,伴生钨);在吉劳金矿西北7公里找到了库杜尔(Kudul)金矿(地下开采,含铋);在吉劳金矿东南10公里找到了塔罗尔金铜矿(Taror),黄金储量150吨、黄金品位6克/吨,铜9.75万吨、铜品位0.78%;在塔罗尔金矿东南15公里找到了吉日达尔瓦(Gizhdarva)金矿;在吉日达尔瓦金矿东3公里找到了沙赫巴斯(Shahbas)金矿。这些金矿称为“吉劳金矿田”。
因吉劳金矿田中的金矿不仅富含钨,还富含锡,于是从1973年起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勘察,在吉劳金矿田的东南部发现了19个锡钨矿,称为萨雷马特(Sarymat)锡矿区,平均含钨量为0.91%、含锡量为0.4%,同时还富含锌、铜、铋和镉,最大的就是萨雷马特(Sarymat)锡钨矿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