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1章 南美洲(9)
再造汉明
曲石
西班牙人在南部镇压提索领导的反抗力量时,尤潘基得知卡尔比斯银矿的印加人矿工遭到残酷剥削后,就派出一支部队悄悄地跳出包围圈,向北穿越万卡(Huanca,也作Wanka)、昌卡(Chamka)地区,然后袭击了卡尔比斯银矿,救出了大批矿工。但这支部队返回比尔卡班巴根据地时,遭到了与西班牙人结盟的万卡人、昌卡人的围追堵截,在付出沉重代价后,只有一小部分士兵突出重围回到了根据地。此后,因万卡人、昌卡人对西班牙人的忠诚,“新卡斯蒂利亚”殖民地及后来的“秘鲁总督区”给了他们“西班牙公民权”,他们可以自由迁徙。今天,万卡人、昌卡人不仅广泛分布在秘鲁本土,在玻利维亚、智利,甚至在北美也有他们的社区。
尤潘基的部队退出卡尔比斯银矿后,贡萨洛很快又抓了很多印加人来做矿工,并加强了对矿场的护卫力量。
在西班牙本土,传教士拉斯·卡萨斯(Las Casasi)给国王查理五世递交了《关于西印度群岛毁灭的简述》,详细揭露了征服者在新西班牙的累累罪行。查理五世在得到了皮萨罗、阿尔马格罗反叛的消息后已经十分震惊,又看了拉斯·卡萨斯的报告后,出于自身利益和集权的需要,立即颁布了《为国王陛下管理西印度及善待和保护印第安人之新法和条例》(简称《新法》),防止在新西班牙的征服者过分剥削、虐待美洲土著居民,限制他们的权力。与此同时,查理五世决定废除“新卡斯蒂利亚”、“新托莱多”殖民地,以“秘鲁总督区”取而代之。
这时,从“新卡斯蒂利亚”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,贡萨洛霸占了新发现的塞罗里科山的银矿。
赛罗里科山位于科恰班巴南250公里,平均海拔4000多米,原称“苏马赫·奥尔科(Soumah Orco)山”。有一次,印加皇帝瓦伊纳·卡帕克患病,被送到位于南部的塔拉帕亚(Talampaya)山谷(位于今阿根廷拉里奥哈(La Rioja)省境内)的温泉进行疗养。卡帕克路过苏马赫·奥尔科山时,发现它有完美的锥形山峦,山丘上到处都是不同深浅的红色色调,他猜测这座山丘的深处一定蕴藏着宝石、金银,把它们挖出来后就能重新装修库斯科城的太阳神庙。于是,印加帝国的矿工来到了这座山丘,果真发现该山富含白银。开采不久后,遇到了雷雨天,整座山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声,令矿工十分恐惧,卡帕克就把这座山改称为“波托西(Potosi)山”,意为“雷山”。
在波托西山东北80公里的卡奇马约河(Kachimayo River)谷地有个印加人的村庄丘基萨卡(Chuquisaca),它被两座山峰所包容,一个是斯开斯卡山,另外一个是群克拉山,两座山的海拔都在2800米左右,当地人也开采有银矿——查尔卡斯(charcas)银矿,其规模比卡尔比斯银矿要小。
瓦伊纳·卡帕克去世后不久,西班牙人就来到了印加帝国。尤潘基发动起义后,提索奉命来到科亚苏尤,领导抵抗西班牙人的斗争,为了不让西班牙人开采查尔卡斯银矿、波托西银矿,他遣散了矿工,破坏了设施后关闭了这二个银矿。西班牙人镇0压了提索领导的反抗力量后,一些土著矿工分别偷偷地回到了查尔卡斯、波托西开采银矿。
西班牙人占领了丘基萨卡后,发现这里有银矿,就霸占了银矿,并在丘基萨卡村的基础上建造了拉普拉塔(La Plata)镇,意为“银矿之城”,土著人把它称为“查尔卡斯城”。(历史上,1825年玻利维亚独立后,为了纪念第一任总统苏克雷(Sukre),于1839年将查尔卡斯城改名为苏克雷城,今为玻利维亚的首都)。
西班牙人开采了查尔卡斯银矿后,从矿工那里得知西南部的波托西山也有银矿,于是几个西班牙探矿者来到了波托西山,果真看到有土著人在这里开采银矿。他们立即对这座山进行了勘察,发现整座山都富含银矿物,规模不仅比拉普拉塔城的查尔比斯银矿大,也比豪哈城附近的卡尔比斯银矿大很多倍,于是将这座山称为“赛罗里科山(Cerro Rico)”,意为“肥沃之山”、“富山”。
贡萨洛得知在波托西新发现了银矿后,未经卡斯特罗许可,擅自派兵占领了“赛罗里科山”,把这个银矿占为己有。卡斯特罗想把波托西银矿收归总督府管理,不料派去的人被贡萨洛赶回了利马。卡斯特罗又派兵去夺回银矿,他的部队走到半途,又被贡萨洛的手下逼了回去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